何林海(左一)昨天与农贸市场负责人面谈
聚焦农产品价格
稳物价 保民生
昨天本报报道了良渚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和社长何林海想进入更多农贸市场做直销的想法。昨天上午他就收到了好消息,杭州市贸易局网点建设处联系了5家农贸市场负责人,约他下午一起到贸易局谈谈进农贸市场的事情。
在2011年杭州的重点工作中,将着力完善保障民生的长效机制。其中就包括了加强粮食和蔬菜基地建设与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推进直供直销。杭州市贸易局特别感谢本报“稳物价 保民生 聚焦农产品价格”的系列报道,有力配合了直供直销的进展。杭州市景芳农贸市场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日勇说,快报的报道有力,昨天报道一见报,上午就有好几个种植户打电话来咨询直供直销的事。
何林海在万寿亭农贸市场蔬菜直供店每天总是早早卖光。他现在最想干的事情,就是能多进一些农贸市场做直销。杭州市贸易局网点建设处昨天邀请了刀茅巷、登云路、劳动路、景芳、棚桥5家农贸市场的负责人,他们都有空摊位可以提供给直供直销点。能够同时与主管部门和5家农贸市场直接对话交流,何林海有些激动,昨天特地穿上了西装以示郑重。记者 鲁莹 文/摄
“欢迎来我们市场!”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社区出现了小菜店,这些社区小菜店大都是蔬菜批发户直接经营,价格比附近的农贸市场便宜不少。面对小区直营蔬菜店的竞争,农贸市场也在想办法。
一坐下来,5家农贸市场负责人先后表态,“欢迎来我们市场!”
劳动路农副产品综合市场的王志连经理问何林海,经营几个品种。在知道何林海种植了七八个品种的叶菜之后,他马上邀请何林海去他们市场看看。他说,只要能让利给顾客,市场就欢迎。
刀茅巷农贸市场经理蒋云祥很关心直供蔬菜的质量。他说,直供蔬菜要保证质量才能打响品牌,有品牌的直供蔬菜应该在农贸市场里直营。他说,其实市场的直供直销户越多越好。直供蔬菜的品牌和价格对顾客有双重吸引力,市场管理起来也容易。登云路农贸市场负责人徐立诚说,有专门的直销摊位空着,虚位以待。
有几位农贸市场经理提前给何林海交底,有多余的摊位,但有些位置不太好,能不能接受?何林海说,他相信只要价格有优势,就不愁顾客不来买。
杭州市贸易局网点建设处调研员孙继群说,直供直销是多赢措施,既可以畅通流通渠道,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树立农业品牌,还能保证消费者得利。只要直销经营户有需要,贸易局和农贸市场协会都会尽力支持。
打响直供蔬菜品牌
农贸市场里卖的蔬菜,很多是经过了两次批发才到菜摊。何林海的定价策略是,比批发市场高,比市场零售价低。这两天,市场上的小青菜卖1.8元/斤,他卖1.4元/斤。杭州市农贸市场协会秘书长许柏龄认为这样的价格完全正确,只有低价才能跑销量,打响直供蔬菜的品牌。
直供蔬菜明显比其他摊位便宜,影响了其他摊位的销售,有人担心会引起其他摊主的反对。孙继群说,直供蔬菜价格低,打破了市场里原来的定价默契,刚进入农贸市场时肯定会引起阵痛。实际上,在已经实行直供直销的农贸市场里,其他摊位的同类蔬菜价格也有所下降,低价直销蔬菜起了“引领定价”的作用。而且,还旺了市场人气,进入一个多方得利的良性循环。只要不是恶意竞争,就应该支持直供直销。市场对其他经营户也要加强教育和管理,如果其他摊位恶意滋事,市场会出面制止,如果情况严重还会取消摊位。
杭州市农贸市场协会秘书长许柏龄说,直供直销已经放入了杭州农贸市场考核中,如果因为农贸市场方面的原因不让直销户进入,就不能参加样板农贸市场的评比。
在万寿亭农贸市场,其他摊位有时还从何林海的摊位上批发蔬菜。在蔬菜直供直销之外,农贸市场负责人也欢迎直供代销、包销、直供连锁、加盟、社区小菜店等形式。孙继群说,以直供为主,其他形式为辅,最终引领市场价格下降,在供应紧张的时候维持价格稳定。
何林海决定马上开始行动,本报将继续关注他的蔬菜直供点的进展